香港迈向数字化须推动消费者接受人工智能
亚太区不少大都市力争成为首屈一指的智慧城市,香港可能会因普罗大众抗拒人工智能,在迈向智慧城市的道路上裹足不前。
香港要发展成为智慧城市,须推动广大消费者接受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备受注目,亚太区的智慧城市枢纽自然成为焦点。上海、台湾、香港以及其他几个迈向数字化的城市,还有新加坡,已经大举投资设立研究中心,专门开发机器人技术和云技术,当然也少不了人工智能。这些枢纽孵化出来的数字技术,将会革新全球商业和民间机构的营运模式。
人工智能带来的改变,从许多方面可见一斑,例如企业生产力上升、资源运用更佳、排放减少、城市运输网络智能化、水务基建升级、建筑物能源效益更高,以及教育制度改善等。一些开发商致力提供更互联互动和回应迅速的城市管理系统,以及更安全的公共空间,同时协助满足老龄人口的特定需求。
善用大数据发展人工智能,固然是大势所趋,但同时也衍生出一大疑问。像香港这样的创新摇篮,是否真正准备就绪,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事物?
「人工智能准备度」是现今的热门话题,也是一种难以量化的概念。对于一些已经准备就绪的框架和生态系统,若要了解其质量和实力,必须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模型来进行评估。这个方法有助研究人员衡量个别社区采纳、运用和支援人工智能的能力。
对许多人认为,政府有责任以安全、道德和可持续的方式开发人工智能,尤其是确保企业具备相关的技术、架构和流程,能够妥善利用人工智能系统。专家认为,政府做得有多好,将会决定消费者和民众对人工智能的信任和接受程度。
Salesforce「亚太人工智能准备程度指数」是衡量区内人工智能准备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它评估11个经济体的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就绪状况,100分为满分。2021年,新加坡以整体评分65.7排在首位,随后是日本(60.0)和香港(59.3)。
未来,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会更加重视人工智能带来变革的潜力,对人工智能的准备程度也相应提高。事实上,人工智能已经无处不在,改变了企业、消费者和政府之间的互动方式。
然而,其中一项研究结果特别惹人关注,那就是尽管香港政府和商界的人工智能准备程度评分很高,消费者的得分却很低。
潜力有待开发
一些评论员认为,香港市民宁愿保持既有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不愿接受新技术。同时,人工智能或会衍生失业、安全和隐私问题,令消费者却步。害怕改变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是这会造成知识缺口,不利融资,妨碍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创新。
亚洲企业领袖协会(Asia Business Council)积极应对上述问题。该协会最近表示,广泛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尚未成为香港常态。当局必须落实政策和法规,推动各界妥善使用人工智能;当甚少接触或不甚了解人工智能的普罗大众也感受到人工智能可以改善生活时,人工智能才会获广大消费者接受。
为此,有人建议推行教育计划,让大众认识人工智能已经发挥作用,作出积极贡献。以下项目也许可以成为教育课程的核心部分:
机器人工智能蜜蜂授粉
未来的气候挑战或会令蜜蜂无法生存,令人担忧。幸好,人工智能蜜蜂已经出现,可以取代真蜜蜂。这些高科技蜜蜂可以读取全球定位系统数据,按照精密数字传感器的指令,在植物之间授粉。
人工智能生成饶舌歌曲
缺乏灵感的饶舌歌手,只须把一些原创歌词输入欧洲研发的人工智能饶舌歌曲生成器DeepBeat,即可获得一首完整的饶舌歌曲。
求职面试情绪识别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扫描应征者的容貌,帮助面试官筛选应征者。一些表情如噘嘴、皱眉和叹气等都可以反映应征者的心理状态。
人工智能选美评判
Beauty.ai由总部位于香港的Youth Laboratories开发,根据用家样貌的吸引力作出数字评分。它可以分析面部对称性和皱纹数量等因素,客观地评估用家容貌的可爱程度。
人工智能牙刷
Oral‑B的智能牙刷可以检测和清除口腔中的顽固细菌,并让用家知道刷牙力度过大还是过轻。
烹调汉堡扒的机器人
机器人厨房助手Flippy由加州科技初创公司Miso Robotics研发。Flippy配备微型晶片,使用人工智能判断翻转汉堡扒的最佳时机,能够烹调熟成程度恰到好处的汉堡扒。
哀悼机器人
中国软件工程师利用人工智能,开发出可植入已故亲人个性和记忆的聊天程式。虽然这项发明可能会有点令人不安,但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这些「哀悼机械器人」(Griefbots)可以帮助丧亲者适应亲人离世后的生活。
上述清单涵盖多个范畴,从生态、音乐、求职、选美、个人卫生、饮食以至情感,不一而足,可见人工智能的创意空间极为广泛,蕴含无限可能。香港必须积极地面对未来,拥抱人工智能,才有机会成为数一数二的数字都会。